潘正伯

科技发展越来越快,电脑迅速更新换代。许多年轻人把他们淘汰下来的电脑,移交老爹老妈使用。从子女方面想:“这些功能,已足够老爹老妈玩一阵子了”。老人方面也乐享其成,不然,让这价值几千上万的机器,用了没几年就扔掉不成?

老机器在年轻人手里,发现它不好使或功能不足时,很好处理。年轻人的动手能力强,信息来源丰富。今天换个件,明天换个板,过几天又添个外设,下载个驱动……乐此不疲。不知不觉间,花钱不多,自己长了本事,机器换了新颜。

然而,对于老年人来说,情况迥异。老年人肢体不灵活:耳不清、眼不明,爬不便、蹲不下。他们已不指望“锻炼”成为维修电脑的高手。但是,①电脑是他们通往精神世界的门窗,他们要通过电脑瞭望世界,走出去访问远方的亲人和朋友,或者通过电脑把亲友、知己邀来身边促膝长谈。电脑一出故障,门窗关闭,交通堵塞,电脑的主人这时有如坐禁闭一般,断绝了与外界的精神交往,日子非常难过。②电脑是老人们的“文房四宝”,原先他们写文稿、出函件用的是纸(稿纸、信封、信笺)、笔、墨、砚,几经“换笔”,现在做文字工作,输入靠键盘或写字板;输出靠打印机;存放靠光碟或U盘。电脑一出故障,啥都不能做了!碰到系统崩溃,甚至会把多年的存稿全部丢光,损失惨重!③现在的电脑还有描绘、修理、制作、存储、放映图样、照片和音像制品的功能,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爱好。电脑一坏,无法娱乐事小;丢失资源堪忧。④电脑还带有很多适合老年人的游戏。纵不考虑这条,单是前面三条已足够说明电脑对于老人生活的重要性了。

“这些功能,已足够老爹老妈玩一阵子”的设想是错的。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:电脑中不断出现的新功能,要不要老爹老妈去享用?例如:1997年以前中国的单机用户,谁想到过通过因特网仅凭一根电话线,就可以与世界上具备同样条件的亲友用E-mail取得联系?谁想到过通过电脑看电影听音乐?后来更进一步,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刻录电影、音乐和自己摄制的录像。E-mail也从最初的收发分离的演进为实时的交互式的,又演进为音频的和视频的;从一对一的演进为多对多的……等等。当这些功能已经成熟,已被社会广泛接受之后,应不应该支持老爹老妈享用?如果支持,问题就来了。网卡的问题、声卡的问题、显卡的问题、耳麦的问题、内存的问题、速度的问题、一直到主板的问题、芯片的问题、接口的问题、驱动程序的问题和操作系统的问题。这一系列问题压到老爹老妈身上,不把二老压趴下才怪。

于是一些接过淘汰电脑的老爹老妈就整年整月处于与电脑的“拼搏”中。不是修这就是换那。如上所述,这样的“拼搏”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。往往是既浪费了时间又败坏了心情。时间就是生命,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可贵。好心情是健康的重要支柱;坏心情是致病的因素,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极为重要。

最初,碰到机器不好使时,老年人多半去“搬救兵”:请来动手能力强的年轻人帮忙处理。现在的系统都很庞大,单是重装系统,往往需要半天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搞定。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,单位时间的工值都很高。占用了他这样长时间,你给不给报酬?你给,他不要。说是给老领导、老朋友、老先生帮点小忙怎么能收钱?!好啦,这个人情你怎么还?前脚人情还没还,后脚机器又出毛病了。你还请不请他?不请他请谁?而且,无论请谁同样欠着对方的情分。

由此可见,将淘汰下来的电脑转赠老爹老妈绝对是个餿主意。正确的做法正好相反:老年人宜根据经济条件使用最好的品牌机,而且再添点钱买厂家提供的3年保修金卡。此无它,只是为了用得顺畅、舒心、享受。不再长期与电脑“拼搏”;也不欠别人的干巴人情,只是多花笔钱。老年人应该顺畅、舒心、享受,这笔钱不是浪费,是应该花的。

(2006-04-15)